第 97 章(【不能落后】...)_开局继承博物馆
连尚读书 > 开局继承博物馆 > 第 97 章(【不能落后】...)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 97 章(【不能落后】...)

  一般墓志铭都是记录下本人一生中做出的牛逼事。

  王师兄这位老祖宗自认为最得意的事就是改姓,所以他干了件离奇事:他刚病倒就找个书生给他写墓志铭。

  内容是他自己口述大意,让对方将“认祖宗”这桩大事给大书特书一番,并且把子孙后代的字辈给定下了,要子孙后代不许乱起名,就按这个来起。

  他甚至还洋洋得意地表示“崽子们瞧我给你们认了个多好的祖宗,以后来祭拜我记得多带点好酒好菜”。

  可以说是有那么一点魏晋疯流的味道了。

  必须得说的是,王师兄家的字辈就是按这个长长的墓志铭上刻着的字辈来定的,称得上是铁证如山!

  至于后来的祖宗们为什么真把自家族谱当真,认为自己是琅琊王氏后人,那原因就多了。

  可是能遇上天灾、战乱等等变故只留下族谱当几年,客观上忘了这回事。

  又或者是出了个贪慕虚荣的后代,主观上想把假的变成真的。

  反正,事实就是辗转千年,他们对自家祖上曾出过“书圣”深信不疑。

  即使这些年家境一般般,王师兄仍相信自己有书圣血脉加持,只要每天勤练不懈,总有一天必成大器!

  吴普他们听了王师兄的事,又看了王师兄手机里存着的族谱照片,都觉得惊奇不已。

  考古挖出老祖宗,这个王师兄运气绝了啊。

  还是这么有趣一老祖宗。

  想来在早已消逝的数千年历史里,一定有许多像这样鲜活又可爱的人。

  他们不一定有显赫的地位、出众的才华、光辉的事迹,他们只是普普通通地来到世间走一遭,很偶然地留下些许痕迹供后人了解他们生活于什么样的时代、过着什么样的日子。

  又或许什么都没留下。

  吴普本想安慰王师兄几句,没想到对方只是短暂的震惊和失落过后,就兴奋地和领队老师打商量,问等会忙活完了能不能让他弄个拓片回家。

  他爹老和人吹牛逼说自己是王羲之后人了,要是知道了这事,一定比他更震惊。

  不过王师兄也拿不准他爹的想法,准备等忙完了再和他爹好好讲讲。

  免得他们这边还在干活,他爹就拎着酒菜过来祭拜老祖宗了!

  既然是抢救性挖掘,大伙都忙得很,得在墓里的东西毁坏前都弄出来。

  即使王师兄的遭遇很是离奇,其他人也只是在路过他身边时多瞅他两眼!

  考古队动作很快,没过多久就把陪葬品尽数转移出来。

  可转移出来只是第一步,这些“破铜烂铁”“残肢断臂”的清理和修复才是最艰难的环节。

  墓主人不愧是王羲之的铁粉,这人的陪葬品里有许多“王羲之真迹”,看得出他对这些宝贝非常喜爱,死的时候偷偷把搞了几箱来陪葬。

  没错,还真是几箱,因为中唐那会儿制纸业越来越发达,比魏晋时期进步不少,市面上不仅涌现了大量新画家,也涌现了大量造假分子。

  最爱把假的古字画卖给热爱附庸风雅的家伙。

  可惜这批“王羲之真迹”因为年代太久远,大部分都已经救不回来了,只剩下被压在地下千年、早已扭曲变形的箱子勉强还留了下来。

  专家们再怎么仔细搜罗,也没法从里面抠出几张残片来。

  要是这墓能保存得更好一点,说不准就能分析出这几大箱“王羲之真迹”里面到底有没有真品了。

  好在这位墓主人所做的努力不仅是把自己的藏品陪葬,他还叫人把自己钟爱的几幅藏品刻在墓室四壁上。

  虽说有一些内容已经被磨蚀了,但大部分碑刻内容还是顺利留存下来。

  这人对自己的丧事是真的很上心了,什么都自己安排妥当才肯蹬腿。

  考古队的成员们如痴如醉地投入到清理和研究工作里头。

  整个过程看起来琐碎又冗长,吴普他们在旁边打下手时却能真切感受到大伙的认真和喜欢。

  每每把一堆碎片还原成它入土前的模样,不少人都忍不住停下来过去欣赏一番,相互吹吹夸夸,工作氛围非常棒。

  王师兄更是看到别人修复一样东西就要凑过去认真观摩。

  很难想象出土时那些灰头土脸的小碎片,居然能变成大大小小的陪葬器物。

  要是字画能留下几张残片,经他们来个“妙手回春”说不准都能开专展了!

  碰上有意思的墓主人,整个研究过程也很有意思。

  接下来几天,吴普都领着人在旁边打杂。

  李清照还认认真真跟着专家做拓片,她底子好,懂得又多,把现代拓片工具玩明白后很熟练,弄得专家都和自己带来学习的学生说“你们看看别人,再看看你们”。

  王羲之跟着吴普看了一圈墓室里刻上去的“王羲之真迹”。

  看完直摇头。

  吴普好奇地问:“他刻了这么多幅,难道就没有一幅是真迹?”

  王羲之笃定答道:“没有。”

  是真的没有。

  他虽不能保证能认出自己从小到大写的字,但不至于把别人的字认成自己的。

  这个人最喜欢的几幅字,明显都不是他的手笔。

  大概有一两幅仿得还不错。

  至少内容是对的。

  由此可见,唐朝古画造假市场蓬勃发展啊!

  肯定是唐太宗李世民这个顶级迷弟一带货,王羲之的字瞬间就炒成了高价。

  为了高昂的利润,商人自古以来就敢于做任何事,区区造假算得了什么?

  你想买,我就必须有得卖!

  至于真品,大抵都是少数人的私藏,普通人根本无缘窥见它们的真容。

  造假造得有三分像,已经很不错了。

  吴普本人不算是过来交流的学生,第三天他就把王师兄他们留在考古队大本营,自己领着王羲之他们看看“会稽郡”如今的面貌。

  两晋时期会稽郡不算太小,吴普领着王羲之他们换乘各种交通工具走走停停,转悠了一圈后跑到兰亭景区那边去游玩。

  王羲之没想到过了那么多年,他当年写《兰亭集序》的地方居然成了这样的景点。

  还收了他八十块门票。

  瞅瞅架子上赠送的宣传册,上面还全是和他有关的景点。

  比如鹅池这地方,说是“鹅”他写的,“池”他儿子王献之写的,父子合璧,千古流传!

  吴普见王羲之一脸无语地看着拿到手的景区宣传册,宽慰说:“没事,要是始皇帝上次走慢点,他去看兵马俑也是要花钱的。”

  吴普顺道给王羲之科普了一下建国后挖出来的兵马俑。

  那可全都是嬴政私藏的一比一等比例手办啊!

  王羲之沉默了一下,询问起另一个问题:“鹅池有鹅吗?”

  吴普被问住了,摇着头说:“这个还真不知道,我们过去瞧瞧。”

  三人一路前行,没走多远就看见了鹅池两字。

  一想到前面有一千六百年后的鹅可以欣赏,王羲之脚步都加快了不少。

  接着他们就看到了几只被游客围着拍照的大白鹅。

  一只只被镜头包围的大白鹅,像极了被迫上班的社畜。

  王羲之走过去一看,摇着头惋惜道:“瘦了点。”

  他喜欢雄赳赳气昂昂的大白鹅,越凶越觉可爱,看着它们神气十足地在水面玩耍就感觉灵感咕噜咕噜往外冒,很想就着鹅一口气写它几幅字。

  吴普听了点点头。

  知道了,王羲之喜欢胖胖的鹅。

  他们来的时间不对,到了来年清明才是最热闹的时候,到时候会搞兰亭书法节、组织曲水流觞雅集。

  吴普说:“这个‘曲水’我们博物馆那边也有,到时我们也可以试试。就是我们不知道当年到底是怎么玩的,还得向两位先生请教请教。”

  王羲之笑道:“这有何难,只要人到齐了,谁来主持、如何主持都不甚重要。乘兴而来、尽兴而归,自然就是人间乐事。”

  谢道韫赞同:“正是如此。”

  她们那会儿讲究风雅、讲究气度、讲究随性,最不讲究的名教礼法,相聚一堂就很快活,哪用讲究按什么步骤来快活!

  吴普点点头,陪着他们在兰亭景区溜达了一圈,时不时了解到一些王羲之本人听了都很感慨的魏晋故事。

  等他们走到讲述王献之练字的“临池十八缸”前,王羲之忍不住停下脚步,想到了吴普讲的王献之休妻另娶之事。

  谢道韫见王羲之神色惆怅,也想到新安公主非要下嫁的事。

  王献之这个弟弟是王家兄弟里长得最俊的,风流冠绝一时,当时没多少人比得过他。

  虽说王家因为这桩姻亲得了不少好处,谢道韫还是忍不住想起弟妹黯然离家、投奔郗家叔父时的情境。

  弟妹只生了一个女儿,早早就没了。她被迫离婚回了娘家,没过多久就撒手人寰,想来是抑郁难消。

  吴普见两人神色怅然,建议道:“我听说这边有个书法博物馆,不如我们过去看看。”

  王羲之和谢道韫欣然答应。

  三人过去书法博物馆逛了半天,就发现书艺交流厅那边还挺热闹。

  吴普溜达过去一打听,原来是个“二王”大师过来这边搞活动。

  这位大师专学“二王”书法,还是某地书法协会会长。

  他自称这次过来一不卖字,二不收钱,只是为了看看孩子们的书法情况,另外推荐一下他新出版的书法科普读物。

  这是每个小孩子都该拥有的书法启蒙书!

  中国人怎么能不懂书法!

  他们那边的中小学很多都已经把这本书加入课外书订购清单,这边作为堂堂书法圣地,绝对不能落后啊!

  吴普听得有些咋舌。

  这年头,书法大师都要跨行写书了吗?

  百-度-搜-醋-=溜=-儿-=文=-学,最快追,更新最快

  又换域名了,原因是被攻击了。旧地址马上关闭,抢先请到clewxc点卡目(去掉),一定要收藏到收藏夹。

  请收藏本站:https://www.lsds123.cc。连尚读书手机版:https://m.lsds123.cc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