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16 章(【怎会如此】...)_开局继承博物馆
连尚读书 > 开局继承博物馆 > 第 116 章(【怎会如此】...)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 116 章(【怎会如此】...)

  一行人浪了一天,早上看了大船,下午就是跟着骆启的安排吃吃喝喝玩玩。

  对吴普这群颇有些奇怪的朋友,骆启非常友善,热情地邀请他们时常一起出来玩。

  等知道他们人均酒鬼,骆启还热情地表示以后有新酒就往博物馆那边送点,供他们尝尝鲜。

  搞餐饮的,就是喜欢人多热闹!

  吴普很快收到冯梦龙他们投来的“你看看别人,你再看看你自己”的眼神儿。

  这都什么人啊,他是博物馆馆长,又不是酒水供应商!

  何况他们要是在博物馆里喝出个好歹来,他拿什么给广大人民群众赔这么多大佬?

  吴普悄悄找上骆启,让他收收散财童子的光芒,别暗搓搓给他的工作增加困难。

  俗话说得好,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可不能让这些文坛大佬、国家栋梁被花花世界迷了眼!

  现在冯梦龙自己能赚大钱了,都不好忽悠他们开直播了。

  记住网址kanshu.

  真怀念当初随随便便就能逮着苏轼薅羊毛的日子啊!

  骆启悠悠说:“这都被你看出来了,我就是想给你增加点困难。”

  他们每天忙到头秃,凭啥吴普天天优哉游哉躲博物馆里撸猫?就他这德性,居然还有女朋友了,老天简直没长眼啊!

  “我就知道是这样。”

  吴普直叹气,果然有钱人心眼都坏,还是他这种口袋空空的普通人淳朴!

  吴普领着大伙回了酒店,戚继光就准备回去了。

  朱元璋是这么多人之中少有的不好喝酒的,平时连口酒都没碰。

  得知戚继光要回去,他才心情复杂地和戚继光喝了一小杯,让戚继光回去后好好练兵。

  虽说大明就那么几十年了,可那也不能代表戚继光、张居正他们做的事就毫无意义。

  行兵打仗的将军,自然是能保一时太平便尽力保一时太平。

  哪怕是十年八年的好光景,都是小老百姓们梦寐以求的恩赐。

  所以,不管最后如何,愿意保家卫国的就是好儿郎!

  戚继光喝上了年轻的太/祖给他倒的酒,心情很是激动。

  哪怕眼前的朱元璋还年轻,还在为吃不饱发愁,能喝到这么一杯酒对他而言已经很足够了!

  一夜过去,戚继光已回了大明。

  李白却是早早醒来,站在落地窗前看着海上升起的朝阳。

  他向来喜好壮阔的景观,即便自己看到的不够壮美,写诗时也要把它加工到瑰丽奇伟。

  吴普醒来,瞧见李白盘腿坐在那看日出,也走过去学着他那样随意地往地毯上一坐。

  李白转头瞅了瞅他,说道:“馆长也起这么早?”

  “习惯了。”

  吴普趁着没到早饭时间,拿出电脑打开本《李白诗全集》,热络地和李白核对起来。

  主要问问李白早期这些诗具体是哪一年写的、有没有后人伪作混入其中,以及还有没有他自己认为写得很好的诗没有记录进去。

  李白这人兴致来了就写诗,一辈子的诗作绝不止流传下来的那么近千首,偏他自己经常写完就扔,李阳冰替他搞《草堂集》时都丢得差不多了。

  这位李阳冰算是李白族叔,李白老了没地方去,就是去投奔李阳冰养老。

  李阳冰自己也是个牛人,一手小篆写得特别好,后来被夸为“李斯之后,一人而已”。

  李白得知自己的诗作是托给族叔李阳冰给整理的,还叫什么《草堂集》。他叹了口气,说道:“这个名字不太好听。”

  吴普说:“你这草堂还是李阳冰给你建的。”

  李白晚年和杜甫晚年过得差不多,都是到处奔波求职,求职不成就随便找几个朋友吃吃喝喝。

  李白一路浪到生病浪不动了,才写信让族叔李阳冰收留他。

  李阳冰自己当时也只是个县令,官不大,手头也不富裕,只能搭个草堂给李白住。

  李白感念李阳冰的仗义收留,病重时给自己诗集拟名为《草堂集》,托李阳冰给自己作序。

  李白没想到自己还能活得这么穷途潦倒,本来挺难过的,想想自己又乐了起来:“我这几年遍游名山大川,借住过富贵人家的高宅大院,也借住过农家的破落茅屋,喝醉以后还时常以天为盖以地为铺。有次我在舟中醒来,睁眼就是满天星斗,那感觉也妙得很。你看这些说法,都是说我‘醉死舟中’‘醉骑鲸鱼’‘醉死宣城’,可见我到死都不缺酒喝,这便足够了!”

  吴普听这人还挨个把自己的死亡传说数出来,只能说李白不愧是李白,可真够看得开的。

  吴普笑着说:“你们诗写得好,肯定到哪儿都有人热情招待,杜甫带着家人到处找落脚处的时候也有县令派人给他送牛肉白酒来着。”

  至于大伙为什么知道这事儿,自然是杜甫的日记(诗)里而写得明明白白。

  好事者还表示杜甫是“啖牛肉白酒”而死。

  实际上人杜甫吃饱喝足还亲自跑去写诗向那县令道谢,压根没因为吃太饱撑死或者喝太多醉死。

  当然,就老杜那身体情况,大吃大喝确实会加重他的病情。

  没过多久杜甫就病逝在路上。

  李白听了老杜的遭遇,也是一阵感慨。

  怪不得后世总讲什么“李杜”,他俩的人生经历还蛮像的。

  他没拒绝吴普的提议,跟着吴普读起了自己的诗集。

  读着读着,李白的表情就有点一言难尽。他说道:“我把这些诗也抄下来叫族叔整理成集了吗?”

  李白早期诗作流传下来的其实不多,看得出有他洒脱不羁的风格,也有不少后来很多人喜欢的句子,比如什么“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

  只不过对于李白本人来说,数年后细读自己的早起诗作,总觉得哪都不太对味!

  主要是水平高了,眼光也高了!

  李白话里的嫌弃意味是很明显的——

  “这玩意也编进我的诗集里?”

  吴普笑道:“你自称平时没怎么存过诗稿,还是你到了五十多岁感觉自己需要搞个文集,才托亲朋好友帮你收集起来整理好。想来你真正不满意那些,已经被你剔除掉了,留下来这些都是你觉得挺不错的!”

  别看李白天性浪荡,实际上他对自己的毕生心血还是挺上心。

  据传李白少年时曾经屡次拿着《昭明文选》模仿练笔,写完后觉得不满意就烧掉,最后只留下一篇《拟恨赋》。

  看标题就晓得,这是比照着江淹的《恨赋》来写的。

  这有名的“三拟《文选》”,证明李白少年时对自己要求也很高,不仅勤勤恳恳苦练基本功,还很注意及时消灭黑历史!

  自己不满意的作品,根本不想让别人看见!

  到了五十多岁,李白惊觉自己已经浪到这岁数了,麻溜给自己的诗稿整了几套备份。

  李白先后把这些诗稿托付给自己的狂热粉丝(魏万)、自己的道士朋友(倩公)以及自己当县令的族叔(李阳冰)。

  每次把诗稿托付给别人,李白讲的都是“尽出其文”“罄其草而授之”,意思是“这就是我的全部诗文啦,你要帮我好好编纂成集”。

  搁你听了,你不得激动地表示“我一定不负太白所托”。

  一式三份,三重保障,很有安全感!

  可惜那套李白亲自整理过的《草堂集》传着传着也失传了,流传下来的只有李阳冰写得《草堂集序》以及后人汇编的李白诗集。

  李白再怎么想把自己不满意的诗作偷偷剔除,也抵不过别人热情地帮忙把他自己不喜欢的诗给补上去!

  吴普给李白讲了讲他诗集里头至少有一半是“失而复得”的。

  毕竟据传李阳冰作序的《草堂集》只有十卷,到宋朝就变成了二十卷。

  这个过程中明显被塞进去不少“遗失”的诗稿!

  李白:“………………”

  怎会如此!

  丢都丢了,找回来作甚!

  这些家伙真是太过分了!

  吴普一点都不照顾李白的复杂心情,还在旁边给李白讲起苏轼读他诗集的点评。

  苏轼表示李白这些诗集里混入了不少假冒伪劣作品,水平着实不咋滴,读来只能说是一般般。

  为啥别人敢假托李白的名义来造假呢,都怪李白自己写诗放荡不羁,经常会神来一笔,别人就算胡诌几句说是李白写的也不显得突兀!

  瞧瞧人家老杜,诗写得那叫一个一丝不苟、严丝合缝,别人想照着学写诗可以,想弄几首仿作塞进去造假可就难了!

  所以说,这事怪不了别人!

  苍蝇不叮无缝的蛋!

  都是李白自己的锅!

  李白:“………………”

  李白说:“这位苏轼又是谁?”

  吴普压根没觉得自己在给李白和苏轼制造矛盾,反而积极地给李白介绍起苏轼来。

  苏轼自己也活得十分不羁。

  他说李白诗写得太不拘一格,所以频频被人仿作,结果后来托名于他的诗文大行其道,不知多少不是他干的事都扣他头上!

  这证明人不能随便对别人指指点点,要不然事情很容易落到自己头上!

  尤其是玩笔杆子的,特别容易文谶现象。

  简单来说就是一口毒奶奶到自己。

  史学家里头就有个连环惨案,讲的正好是这种“文谶”现象——

  司马迁蹲大牢,这事大伙都知道。

  后来写《汉书》的班固感慨前辈司马迁受牢狱之灾,结果自己冤死狱中。

  再后来写《后汉书》的范晔感慨班固看得清司马迁看不清自己,结果同样蹲大牢去了。

  多少血泪教训告诉我们,话不能乱说!

  苏轼随口点评李白那么几句,还算是普普通通的小事儿!

  李白从吴普口中得知千百年后苏轼身上多了多少的离谱事迹,很快决定和苏轼和解。

  算了,看起来是个有趣的人,下回一起喝酒时让他多喝两杯就得了!

  百-度-搜-醋-=溜=-儿-=文=-学,最快追,更新最快

  又换域名了,原因是被攻击了。旧地址马上关闭,抢先请到clewxc点卡目(去掉),一定要收藏到收藏夹。

  请收藏本站:https://www.lsds123.cc。连尚读书手机版:https://m.lsds123.cc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