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3章 他是历朝历代皇帝之中,难得的文武双全之人_大唐:开局继承十万亩田
连尚读书 > 大唐:开局继承十万亩田 > 第863章 他是历朝历代皇帝之中,难得的文武双全之人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863章 他是历朝历代皇帝之中,难得的文武双全之人

  [新]

  青草凄凄,杨柳依依。

  七月份的关中,热的好像在火炉里滚三滚。

  炽烈的太阳,仿佛能把一切都烤干。

  躺在里边人们,除了苦熬,还是苦熬。

  相比之下,江南的天气,就要喜人很多。

  越州靠海,关中能热死人的天气,这里仿佛是春天。

  除了空气较为潮湿之外,没有别的缺点。

  尤其是在山阴处,更是凉爽得让人不想离开。

  柳白和李二在会稽山下,看了百年的树碑,千年的石雕。

  马是不能上山的。

  将女眷们安置在越州城的客栈之中,两人雇了几个壮汉,坐在滑竿里上山。

  首发网址http://m.42zw.com

  江南人杰地灵,年轻俊秀的后生比狗都多,柳白和李二这两个人,虽然在气质上有所不同,但却并不怎么吸人眼球。

  正是踏青的好时节!

  来来往往的人,络绎不绝。

  会稽山有太多的故事,就像《兰亭集序》说的,文人雅客多聚于此。

  山上数不清的凉亭里,每一个都坐满了人。

  总能看见衣着风流的士子,引经据典,评判诗词歌赋。

  柳白找了个还算清净的凉亭,休息了一下。

  他和李二倒是不累,抬着滑竿的汉子们,却累的不轻。

  柳白不胖,抬着他并不怎么费力。

  李二有一个标准的关中大汉体型,加上个大肚子,赶得上多半头猪。

  地面湿滑,若是把汉子们累坏了,保不齐会出什么危险。

  同坐在凉亭之中的,还有三四个年轻后生。

  不用问也知道,是结伴来踏青的。

  许褚和刘瑾早上就去听槐堂,找王弘直安排李二的行程了。

  因此,此番上山的只有李二和柳白两人。

  天高地远,没人知道李二的身份,自然也就没什么危险。

  就算有危险,柳白也不当回事。

  李二的身手,可不是一般人能比的。

  且当个免费保镖使几天,不算过分。

  没人伺候,柳白也就懒得带茶具之类的东西。

  李二渴得不行,厚着脸皮,想要跟那几个年轻后生,蹭杯凉茶喝喝。

  后生们倒也好客。

  一个白白静静,看起来也就二十出头的年轻士子,将随身携带的竹筒,交给李二。

  “这位先生一看便是饱读诗书之人,听口音,似是关中人士?”

  李二打开竹筒,闻到里边有一股梅子香,顿时食指大动。

  “某家的确关中人士,此番不远千里,便是来朝圣王右军的!”

  仅此一句话,顿时让年轻后生们,把李二引为知己。

  王羲之,是越州的骄傲。

  一首《兰亭集序》,道尽千古风流。

  这么一说,仿佛在夸赞他们的长辈一般。

  “那么这位兄台...”

  一个头戴纶巾,胳膊下夹着一顶纸伞的后生,冲柳白拱了拱手。

  柳白也笑吟吟的一拱手,道:“在下姓柳,同为关中人士!”

  聊聊天,柳白把这几个后生的底细,摸了个通透。

  这几人,都是听槐堂的学生,趁着课余时间,来山间踏青。

  似乎,在山顶的大禹陵旁,还有一个由听槐堂学生们,自发组织起来的诗会。

  “听槐诗会是最近几年流行起来的,诗词韵律繁杂,像古时的赋、今时的诗、还有近几年的长短句,都可在其中一较高下,以诗词论英雄,胜者可得长宗先生的亲笔题词!”

  几个后生的言语之中,透着对王弘直无限的崇敬之情。

  李二听完,顿时来了兴致。

  他是历朝历代皇帝之中,难得的文武双全之人。

  既然隐藏了身份,跑出来潇洒,自然要参与参与风流之事。

  尤其是听说,听槐诗会上,连艳满江南的玉琉画舫,都派了今年的花魁前来,更是眼睛一亮!

  玉琉画舫,算是江南的特色。

  本是在金陵的淮河之畔。

  与长安城的春风阁并驾齐驱。

  而花魁,则是纯粹由玉琉画舫掀起来的风尚。

  每年选出的两位花魁,无不是国色天香。

  相比之下,春风阁就少了几分花样。

  柳白也很好奇。

  他对什么花魁之类的,兴趣不大。

  不过,却很想知道,传说之中的花魁,到底是不是传闻之中,真的学富五车。

  那夹着纸伞的后生,满脸憧憬的说道:“我曾在秦淮河畔,远远见过慕白姑娘一次,她的舞姿,真可谓是翩若惊鸿,婉若游龙...”

  一听这话,李二满脸古怪的看了柳白一眼。

  慕白?

  这名字,有点意思...

  柳白则是一脸的纠结。

  的确,不想歪了都难...

  几人又聊了几句,下定居心,结伴上山!

  大禹陵有年头了。

  最远可以追溯到前秦时期。

  李二和柳白在山下看到的千年石碑,正是大名鼎鼎的‘李斯碑’!

  在秦始皇称帝后的一年,曾东游巡狩,登上会稽山,祭祀大禹。

  那座碑,便是秦始皇命李斯亲自撰写,用来祭奠大禹的颂文。

  在大禹陵旁,不知是谁盖起了一座茅屋。

  说是茅屋或许有点不恰当,因为没有墙壁,没有窗户。

  只是一个简简单单,用茅草打起来的凉棚罢了。

  里边的人着实不少。

  清一色的年轻男子。

  年龄最大的,看起来也不过二十五六岁的样子。

  小一点的,一副孩子脸。

  李二这个实际三十多,看起来像四十多的人,在这里显得格格不入。

  不时有人过来,冲他行礼。

  八成是把他当做听槐堂里的教书先生了。

  拿着纸伞的后生,名叫朱宣,字皓文,乃是江南华族,吴郡朱氏的后人。

  听他说,能坐在这里的,无一不是听槐堂的高材生。

  其中有几位,已经步入官场,最有出息的已经成了六品大员!

  此次前来,一是为了见识见识传说之中的慕白姑娘,二是为了在听槐堂的学弟之中,选出几个人,当自己的随行。

  对于听槐堂的学生而言,这可是步入官场的一条捷径!

  贞观元年曾举行过一次科举考试,为了等灞桥书院的第一批学生毕业,第二次科举还迟迟没有开始。

  举荐入官,依旧大行其道。

  尤其是像朱宣怎样,有点家室,却并不怎么受家族重视的人来说,是志在必得的!

  一个三十余岁,颌下留着短髯的男人走进来。

  所有人都站了起来。

  朱宣低声对柳白和李二,道:“这位也是咱们听槐堂的学长,如今官至越州长史,同时还是咱们本地的学正,陆敦信,陆大人!”

  请收藏本站:https://www.lsds123.cc。连尚读书手机版:https://m.lsds123.cc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