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四章 兴国公王之仁来了_汉明
连尚读书 > 汉明 > 第一百八十四章 兴国公王之仁来了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一百八十四章 兴国公王之仁来了

  吴争原本是想拖。

  这婚姻之事嘛,自己不同意,还能有谁能逼迫?

  听见强按牛喝水的,没听过强逼人入洞房的。

  就算入了洞房,咱不出力,也没人奈何得了不是?

  所以,吴争就没打算回吴庄知会他爹,就更不可能托媒人上门说亲了。

  之所以不去当面回绝钱肃乐,那是因为吴争确实敬重钱肃乐。

  不想让他难堪。

  可敬重与盲从不同,吴争不可能象钱翘恭那样在钱肃乐面前当一只乖乖兔。

  可吴争没有预料到的是,一夜之间,绍兴府哄传开了。

  临安伯与右佥都御史钱家联姻。

  呃……这事闹得满城风雨,恐怕比吴争光复杭州、嘉兴两府都路人皆知。

  吴争恼火地派人彻查谣言来源,可这种事哪查得清,当日与会之人不下三十人,又不是重大机密,就算查清还追究人罪过不成?

  于是只能不了了之。

  但吴争相信,这事铁定不是钱肃乐的主意。

  钱肃乐虽然不待见自己,要与自己对着干,可这种龌龊之事,他做不出来。

  性格使然,这老头宁可与人决斗,也不屑使暗器。

  果然,在这事闹腾出来之后,钱肃乐就没向吴争主动提起过亲事。

  吴争心中一松,让这事不了了之,那是最好不过了。

  你不提,正合我意。

  ……。

  这次商议之后,群臣终于达成了统一意见。

  于是,朱以海主动去监国职。

  也奇怪了,在吴争亲事的谣言传遍绍兴府大街小巷之后。

  朱媺娖突然答应了接受群臣的拥立,就任监国职。

  但她也提出了一个要示,那就是最多只监国五年,五年期满,朝廷另选皇室贤良之人继任监国之位。

  朱媺娖接任监国之后第一道令谕,就是授朱以海宗人令之职,令其寻觅天下幸存皇室成员,并保留了朱以海参知政事的权力。

  对于这点吴争并不反对,只要还是大明的旗帜,做为一个世袭王爵,吴争都没有权力去废黜一个藩王,除非是造反自立。

  她的第二道令谕,则是正式将杭州府、嘉兴府纳入朝廷治下,为显朝廷恩义,免去二府一年赋税。

  这点让吴争非常恼火,这哪是免二府赋税啊,直接就是从自己口袋里掏钱,慷他人之慨,长朝廷口碑啊。

  不过吴争也没打算反对,毕竟长平公主刚刚掌权,总得给她立威的机会吧。

  只是吴争心里有怨言,这一刀真他x的有点狠,幸好自己之前在杭州对那些有瑕疵的富户搜刮了一圈,否则这十万大军的开销,真能将自己逼得走投无路。

  让人惊讶的是,长平公主对张国维、钱肃乐等拥立之臣皆有封赏,连张煌言、廖仲平等人都没有错漏,唯独就没有吴争的份。

  这让所有人都跌碎了眼镜,要知道,长平公主监国,吴争可是首功,他是倡议人啊。

  不仅如此,长平公主还以拱卫绍兴府的名义,将方国安降军中的一万六千人划入绍兴府麾下,编成四个卫,分别囤于绍兴府府治会稽、山阴、诸暨、嵊县,各置四千户,唯有会稽加上廖仲平部有五个千户所,这些也就成了她的嫡系亲军,变相从吴争手里抢夺了一部分兵权。

  吴争这是打落牙齿往肚子里咽,哑巴吃黄莲有苦说不出。

  当然,吴争心中也是松了口气,至少事情得到这样和平解决,总比闹翻要强得多。

  虽然这个小朝廷的各部官员几乎都维持了原状,但吴争相信,朱媺娖远比朱以海要可靠的多。

  因为朱媺娖心里干净,她比朱以海……敢死。

  就凭这一点,吴争愿意相信朱媺娖能以她的皇室身份,协调好各个利益群体,最大可能地为自己在江北作战创造出有利条件,不至于担心象朱以海这样的来扯自己后腿。

  好在最后,张国维、钱肃乐等人共同进言,说是杭州、嘉兴二府已是抗清前沿,主帅需要有足够的军政大权,才能快速调动人力、物力,建议朝廷授于吴争,在杭州、嘉兴二府临机专断之权。

  长平公主允了。

  以吴争临安伯的身份,授吴争权知杭州、嘉兴二府巡抚之权。

  也就是说,吴争由此时起,名正言顺地在杭州、嘉兴有了军政一把抓的权力。

  但二府各主官须由朝廷委派,也就是说,吴争对府级官员有统帅调度权,没有任命权。

  这一点,吴争也认可了。

  而这时,兴国公王之仁带着他的几百亲军珊珊来迟。

  所有人,包括吴争在内,心里都明白王之仁是想来分一杯羹。

  王之仁哪是珊珊来迟,他是没想到这变局会结束得这么快,连头连尾三天时间,根本没有空间让他做出反应。

  原本王之仁是想,你们闹去吧,闹得越大越好,可你们肯定打不起来。

  为啥?

  因为你们必须顾忌到北面清廷的威胁。

  还要顾忌本国公麾下二万多大军。

  只要有本国公在,你们必须得来听听我的意见。

  所以,王之仁一直坐山观虎斗,想来一出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好戏。

  可当闻听钱肃乐要将女儿嫁于吴争这个消息时,王之仁才感觉不对。

  这得从绍兴府小朝廷的构成说起。

  此前朝廷有三部分构成,一是从顺天府至弘光朝,再到杭州潞王监国,最后至绍兴府的原朝廷官员,这一部分官员资历深厚,但也不招人待见,因为他们屡战屡败,已经失去了大部分的话语权,就象以张国维等人为代表的。

  另外一部分是拥立朱以海的功臣,也就是在明亡之后,在浙东各地倡议揭竿而起、抗清复明的各地读书人,这些人虽然没有过人的军事才能,但极具号召力,就象钱肃乐、张煌言等人,他们在朝堂中最有话语权。

  最后一部分,自然是武人了,这就象王之仁、方国安这样的,手握重兵,走到哪也吃不了亏去。

  不论谁来当这监国,那都得给他们三份薄面。

  当然,他们在朝堂上的话语权就要低很多,文压武,明朝惯例嘛。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笔趣阁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

  请收藏本站:https://www.lsds123.com。连尚读书手机版:https://m.lsds123.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