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学成归国,人去楼空_人生之江湖
连尚读书 > 人生之江湖 > 第十一章 学成归国,人去楼空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十一章 学成归国,人去楼空

  陈林有很长时间没有收到杨柳的回信,他没有在意,因为他想还有半年多点时间就要完成学术交流回国了。这些日子他也很忙,除了吃饭休息,就成天扎在实验室里;来美国二年多了,除了跟随导师汤姆.简去过一次纽约和华盛顿出差外,他连麻萨诸塞州都没有逛完。这期间他的学术论文《地矿沉积理论与分析》在英国《自然》杂志上发表,引起了世界学术界的极大关注。麻省理工大学董事会主动提出,希望他留下来,学校聘请他为终身教授,负责给他办理移民和绿卡。陈林委婉谢绝了校方的好意,他很清楚他的根在中国,他的魂不属于这儿,大洋那边有他亲爱的家人和杨柳,还有许许多多熟悉的老师和朋友。他想将在这些日子发生的许多事情告诉杨柳,但美国还没有对中国大陆普通居民开通越洋电话,而且通过邮政转接费用很高,陈林只想等待下次给杨柳回信时再告诉她,让她也分享自己的快乐!

  王军自知无法继续在县二中呆下去,开校后不久,他父亲将他调回县机关子弟学校去工作了。

  杨柳坐了两天绿皮火车到了榆林地区,然后在长途客运站转车,坐上去支教的乡村客车,车子很破旧,感觉随时有散架的可能,车里人已经很多了,杨柳将行李放到行车架上,找了一个靠窗的空隙挤了过去。杨柳刚站稳,车子就启动了,慢慢地车厢里的空气也异常浑浊,汗臭,脚臭,腥味,各种莫名的气味在此汇聚。客车在坑坑洼洼,辅着石子的黄泥乡村公路上颠簸行进了5个多小时,才到了支教点的前郭窑乡。

  这时候天色已经暗下来了,乡上有几户人家已经亮起了灯火。杨柳刚下车,一个五十多岁的大爷提着一个灯笼,正站在汽车站牌不远处,等着她的到来,大爷旁边站着一个年轻后生,手中拿着一根扁担和麻绳,是准备扛东西用的工具。大爷看见杨柳赶紧走过来:“姑娘,你是杨老师吗?”“大爷,您是?”“我是你去支教的前郭窑村的村长。”大爷转身指了指背后的后生又说道:“这是我的娃,叫顺生,我们是来接你的。”杨柳向父子俩道过谢。顺生光冲杨柳傻笑,忘记了帮忙搬东西,大爷提醒后他才缓过神来。

  顺生扛着行李,村长在前面提着灯笼带路,杨柳与父子二人有一搭没一搭说着话。“杨老师,你大老远能来我们村教这些娃娃们,我们太感谢了。”“村长不用谢,这是我们应该做的。”“我也姓杨,咱们五百年前是一家,你今后叫我杨叔吧。”“好的,杨叔,今后还得您老多关照。”“你今后有什么事尽管找我,顺生也在校当老师,他去年高中毕业没考上大学,学校缺老师就让他顶上去了,如果你有事不方便跟我说,给他说也行。”村长是一个热心肠,西北汉子说话直爽,人也很朴实。

  杨柳她们走了大约一个多小时的山路,摸黑才到了前郭窑村小学。杨柳简单洗漱了一下,就在村里提前安排好的学校教师寝室休息了。

  第二天早晨起来,杨柳才发现学校很简陋,只有一排土圩围成的七八间房子,其中五间是教室,一间是支教老师的寝室兼厨房,一间是老师办公室,一间是堆放教学设备和杂物,操场只有一个篮球场那么大,一副篮球架只剩下一个架子有球框,学生上体育课没有球玩,只能绕着操场跑圈圈。公共厕所在操场西头,是旱厕,每次杨柳去厕所就感到一种恐惧,所以她尽量不去厕所。

  学校只有杨柳和杨顺生二名老师,杨柳负责3、4年级的教学课程,顺生负责1、2年级的课程。学生主要是附近几个村的孩子,因为缺教师,其他几个村小学合并到这儿了。有的孩子来上学每天得走3个小时的路,中午吃从家里面带来的盒饭,杨柳不忍心孩子们吃凉饭,每天将盒饭温热后才交给他们吃,孩子们很喜欢这新来的女老师,自从她来了,他们再也不用吃凉饭了;她说话声音很好听,上课孩子们都愿意认真听,喜欢新老师教她们唱歌,玩丢手娟。

  白天还好办,到了晚上,孩子们都回家去了,学校很空很静,寂静得有点让人窒息。杨柳怕夜,怕独孤,有时在夜晚,她总感觉有一双眼晴透过窗外的玻璃往里面看,她恐惧得整夜无法入眠。顺生告诉她那是村里的一个傻子,前几年因为生病发高烧,没有得到及时治疗,烧坏了脑子,神经时好时坏,喜欢追着长得好看的女人一直看下去,但他不打人,不用害怕。

  二个月后,杨柳病了,几天没有吃饭,高烧不退,不时说着胡话,医生告诉村长,杨老师是水土不服,适应不了这儿的干燥气候,加之受到外面不利因素的惊吓,她需要静心疗养,否则会引起神经错乱,出大问题。

  杨柳父母听到女儿病了,心急火燎地赶来,最后决定将孩子接回家中养病。杨柳回家后,她小姨知道情况了,特意从**回来坚持将杨柳接到**去。小姨没有孩子,一直似杨柳如同己出,父母将孩子交给她也放心,于是杨柳向学校辞职,随小姨去了**。

  陈林到回国前一直没有杨柳的任何信息,他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他心有不安,总感觉杨柳或许生病了,也许对自己感情起了变化,他没时间去多想,他要抓紧最后这点时间,将实验成果完成好,替汤姆.简教授将相关实验数据整理出来,给自己这三年的学术交流交出合格的答卷。他完成了这儿所有工作后,护照签证也快到期了,他告别导师,启程回国。

  陈林回校后一周,向单位领导请假,回县二中找杨柳。他想给她一个惊喜,同时他还想探究一下这半年多来,怎么总收不到她的回信,是还是有什么事情瞒着他。

  到了学校,他没见到杨柳,他感到有点意外;然后他来到周老师住处,周老师看见陈林后,替他学成归来感到高兴,陈林也顾不及向老师汇报自己的情况,急忙打听起杨柳的近况:”老师,杨柳呢?她怎么没在这里?发生了什么?“周老师叹息了一声:“杨柳是一个好姑娘,被王军这混蛋给毁了。”周老师流着眼泪将杨柳的不幸遭遇一五一十地告诉了陈林,随后周老师将杨柳写给陈林的信转交给他。陈林一腔怒火涌了上来,他告别了老师,打听到王军的学校,将王军约到郊外狠狠揍了一顿。

  返回到东江大学教职工公寓,他打开窗户,让外面的新鲜空气流进来,他感觉到了一点呼吸。回来这几天所经历的事情,对他打击实在很大,让他难以承受,一种无助的压迫感让他难以喘息。房间的一切摆设还是出国前杨柳帮他收拾的,窗帘、床单、沙发、桌椅、办公台上的二人合影还依旧,整个房间仿佛还弥留着杨柳身上那淡淡地茉莉花的清香。

  他打开杨柳临走前留给他的信,默默地读着:“林哥,当你看见这封信时,我已经去了一个很远很远的地方,请你不要再找我……我对你的爱永远不会改变,你在我心中永远是那漫山醉人的红,你是我一生思恋的情,你是我一生最真的梦,我会永远将你珍藏在心中,我多想等待你回国时再看你一眼,我俩曾经说好了要一起陪伴到海枯石烂,相守终生;但如今我恐怕要失约了,请原谅我,林哥,我希望你今后能幸福,我会将我们往昔的色彩,浓缩成对你的思念之情,融化在我心中…...”。

  信笺上还留有杨柳的泪痕,已经发黄,他能感受到当时杨柳写这信时是多么痛苦和悲伤。信写的很长很长,感觉杨柳想将她这一生没有对他说完的话,都要通过此信交待完,信中杨柳叮嘱他要好好活着,注意平时生活要有规律,他肠胃不好,要少吃辛辣的食物,晚上少熬夜,对睡眠不好;叮嘱他他母亲长期服用的药已经给备了6个月的量,估计快服用完时他就要回国了,告诉他在哪儿医院和药店可以买到;最后希望他不要再想她,也不要去找她,虽然她曾经多么朌望能成为他的新娘,但她已经不配了,她的心死了,她会在很远很远的地方默默祝福他,关注他,希望他幸福。

  陈林反来复去将信看了许多遍,他的泪水与杨柳的泪痕融合在一起。他决定去西北找她,他要将杨柳带回来,要好好弥补对她的愧疚,他要天天守护着她,不让她再受到伤害。但遗憾的事,他来晚了,等陈林找到杨柳支教的地方时,村里人告诉他杨老师已经走了,具体去了什么地方都没人知道。

  从此,杨柳就像一阵风,轻轻从陈林身边飘过,消失在无垠的天空中。

  请收藏本站:https://www.lsds123.cc。连尚读书手机版:https://m.lsds123.cc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