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1章:摔杯为号和五百刀斧手_春秋大领主
连尚读书 > 春秋大领主 > 第521章:摔杯为号和五百刀斧手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521章:摔杯为号和五百刀斧手

  吕武进殿后就已经下意识观察环境,室内没有什么遮掩物,也就是屏风什么之类,里面只有国君和两个伺候的寺人。

  这地方虽然是“殿”,比较关键的是以春秋时期的建筑物风格,采取的主要材料是木头,也就是地板、墙壁、房梁等等都是木头结构。

  但凡采用木头为主材料,无论现代还是古代,其实都是一种低调的奢华。

  现代切成木板有专业的工具,很容易就能将木头切成薄板了。

  目前光是切个木板都要有专业技术,再来就是工匠需要耗费很长的时间来完成。

  需要再看看木材是什么品种,有些木头的价格嘛……懂的都懂。

  大殿应该是有个三十来平米,以“宫城”这种级别来定论,不算太大。

  殿内一眼看去就能观看全局,有些地方存在窗户也是只有窗框而没遮掩。

  国君一句问话,问得吕武再次下意识就观察环境。

  吕武特别观看的是后殿的走道,进来时的大门外面,一个“有没有埋伏?”的疑问在脑海中一闪而过。

  这是做贼心虚?并不是!

  有那么一件事实,别看吕武像是挺莽的一个人,其实他很怕死的。

  以前什么都不是的时候,属于不拼命就没有前途可言。

  到了一定的身份地位还继续拼命?肯定是有不得不拼命的理由啊!

  每每遇事就想拼命?到底是为了什么,又在拼什么命,拼命有什么意义???

  拼命,不该是为了某天不用拼命嘛!

  关键在于,一个人的身份地位越高越怕死这种事情,可能是有了更多的顾虑,并不是胆子变小了。

  吕武又看向国君,没发现国君手里握着什么。

  要是国君手里有拿着东西,比如砸下去又脆又响,或者是砸下去能让地板发出大动静?吕武或许应该让自己做好拼杀的准备。

  国君手中并没有握有什么物品,“摔杯为号”这种事情肯定干不了的。他想给什么信号,用嘴巴就行。

  事实上,吕武对“摔杯为号”什么的一直很是不能理解。

  要埋伏就埋伏呗。

  拿什么东西摔下去,跟张口呼人的区别在哪里???

  招呼人,不是张嘴一声“杀”,三声就是“杀死他”、“弄死他”、“干掉他”,反正没人会讲一大串话,更能事先约定个“暗号”什么的。

  难道砸东西跟喊人的不同在于,想杀人的那位嗓子不好?

  一定是嗓子不好,否则多此一举就是在给行动增加难度。

  当然,最大的可能性是,为了增加“演义”的故事性!

  想一想,再品一品咯。

  “摔杯为号”跟“张嘴一呼”,对比起来哪个更有艺术色彩。

  要是“摔杯为号”再加上“埋伏五百刀斧手”,艺术感简直就是爆棚啊!!!

  然而,杠精会说:这特么,五百刀斧手都给安排好了,至于一再加戏吗?肯定是不知道“反派死于话多”这句话。

  国君看到的是吕武脸上露出莫名的微笑,搞得满心的困惑,问道:“阴卿为何发笑?”

  吕武说道:“君上问及,臣莫名喜悦。”

  国君更为困惑,给“喔?”一声表示疑惑。

  吕武说道:“臣先谢君上允应休沐,得以率军西征。臣为报私仇而去,秦君兵败远窜,落得病死‘西山’,乃臣始料未及也。”

  秦慜公嬴石的薨逝这一点,吕武无法绝对的撇开关系,需要的极力地抹除掉“直接”的原因,造成不想看到的一种“间接”的错觉。

  毕竟,有意是一回事,无意则是另外一回事。

  吕武其实对国君直接提问感到很高兴,说明国君或许有进行思考,然而国君所想并不是最坏的一面?

  国君接下来就像是听故事一般,听吕武讲述西征的过程。

  吕武的西征是去报私仇,却也会帮晋国解决掉秦国这个麻烦。

  秦国兵败的速度快,惨也是极惨,出于晋国大多数人的意料,更没想到的是嬴石会成为秦慜公。

  谥号嘛,肯定是薨了之后才有,活着哪来的谥号。所以“成为”这词非常有灵性。

  在史料记载上,秦先君嬴石无论在哪个版本都会是因病薨逝于“西山”这个地方。

  绝对不是吕武在史料上造假,那根本就是一个事实。

  而史书还会写到秦慜公为什么会跑去“西山”,明确就是写跟吕武对战,战败才给去的。

  至于秦慜公怎么想的才去“西山”,当事人没说,史官不是小说家,哪能干代替死者发言的事呢?!

  史官顶多就是附加记载一件事情,就是秦国都城“雍”失陷敌手。

  国君脸上带笑在听,时不时会问上一两句,每一次问必然问在关键处。

  吕武则是国君有问必答,是不是实话,真话有没有经过包装,自个儿心里才知道了。

  “如君上以为不妥,臣可请辞秦国‘庶长’、‘大良造’之职。”吕武一脸的诚恳,没半点的勉强。

  在刚刚讲述的故事中,阴氏和秦国的仇恨已经化解。

  为什么吕武会成为秦国“执政”这种事情,一来是秦国上下要求和请求,再来就是吕武对秦国的惨状心生不忍。

  将一个国家打得那么惨,再感到良心不安,听起来太讽刺。

  国君不是傻瓜,相反很聪慧,耐不住他是个“春秋人”啊!

  在春秋初期和中期,灭人国绝对不会杀死该国的所有公室来断绝祭祀,甚至该国贵族还能得到一个不错的结果。

  彬彬有礼的战争才是主流,灭国也要灭得无比温柔。

  把一个国家打得非常惨,再去进行扶持这种事情?历史上的例子非常多。

  秦国曾经就对晋国这么干过的呀!

  国君不觉得吕武打了秦国再去帮忙建设有什么不对。

  国君应该是想知道阴氏会将发展重心放在哪个国家,简单的解读就是:大兄弟,你是不是不想跟我混了?

  吕武给出了正面的答案:傻了才会离开晋国,要是国君觉得不合适,秦国执政完全能够说不要就不要。

  国君肯定有些疑问没提出来,并且也不会讲。他会用自己的眼睛去看,观察吕武究竟是想搞又或者在搞什么幺蛾子。

  “大可不必。阴卿就秦国‘庶长’、‘大良造’,秦国自此归于我(晋国)。此为大功,亦是有德之事。”国君看着挺振奋,像是秦国从此以后会是晋国最贴心的小跟班。他转了一个话题,说道:“陈求附我,中军佐言之不详。”

  士匄不想掺和进陈国烂事,不止一次在信件往来说对吕武提到过。

  陈国离晋国太远了,中间相隔一个“朝晋暮楚”的郑国。

  再来是,楚国绝对不是什么软柿子,怎么可能让陈国跑到晋国的阵营。

  陈国发生变化,不就是楚国派去试图控制陈国的贵族遭到陈先君午的驱逐嘛!

  有“先君”,也就是陈国国君不是那个“午”,换人啦!

  后面,楚国进行了补救,罢免了令尹子重,又有新任子辛令尹出使陈国。

  子辛出使陈国是为了重新进行挽回,不知道搞了什么事情,搞得陈国君臣乃至于是国人集体怨气沸腾。

  楚共王熊审(中原各国不认王号)紧急召回子辛,遭到陈国的控诉之后,很是干脆利索地把子辛杀了。

  所以吧,楚国的令尹真没晋国的“卿”安全,说被杀就被杀了。

  士匄正是看到楚国令尹说死就死,得出楚国绝不可能接受失去陈国的事实,反对晋国接纳陈国。

  而陈国的先君午,他实际上有很长一段时间生活在晋国,后来被楚国接回国给继位的。

  背景是楚国入侵并干掉当时陈国的伪君夏徵舒。

  这个夏徵舒只是继位很短的时间,楚人弄死之后甚至没得到一个谥号,没走什么君主礼仪制度,很是草草的就给埋了。

  楚国对待夏徵舒不讲礼仪制度,干得相当理直气壮。

  原因是夏徵舒的君位根本没人认,也就是自己给自己封的。

  夏徵舒会一度成为陈君有相关的故事,里面牵扯到一位传奇的女人。

  那个女人叫“夏姬”,春秋公认的四大美女之一。

  她的传奇性质很那什么。

  妖淫成性,与多位诸侯、大夫通奸,引出一连串的历史事件。

  史载她三次成为王后、先后七次嫁给别人为夫人,共有九个男人因为她而死,号称“杀三夫一君一子,亡一国两卿”。

  夏徵舒因为遭到陈灵公的调戏,说夏徵舒长得很像陈灵公,随行的几个陈国贵族加油添柴地一番嘲笑激起了夏徵舒最大的愤怒。

  怒火中烧的夏徵舒可没想什么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当天就在马棚边埋伏弓箭手射死了陈灵公以及几个陈国贵族。

  随后,夏徵舒一不做二不休地玩了一次篡国的游戏,没多久楚国大军杀过来了。

  楚国当然不是为了什么大义,玩的就是老一套,找个借口干涉他国内政,再用合适的方法控制,完成最后的兼并。

  吕武听国君讲完那个故事,心想:“这是因为我在秦国玩得太花,在警告我吗?”

  国君到底是不是在警告,看吕武到底是怎么想又会怎么做咯。

  今天的见面随着国君讲完陈国的往事而结束。

  在吕武要出宫门时,杨干追了出来。

  杨干还是那个熊孩子,没半点正经地对吕武说道:“不日需得召集众‘卿’共议国事,阴子不可再离‘新田’呀!”

  所以,国君今天的那个故事,绝对是充满了内涵。

  吕武回去后需要复盘,一句一字进行解读、品读。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笔趣阁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

  请收藏本站:https://www.lsds123.com。连尚读书手机版:https://m.lsds123.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