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三枪_只想搞事业,你竟然想跟我结婚
连尚读书 > 只想搞事业,你竟然想跟我结婚 > 第49章 三枪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49章 三枪

  第二天,蒋博刚起来,就接到了张一谋的电话。

  剧组选角工作基本完成了,几个男性角色很容易决定。

  校长这个角色,表演系的王进松老师认领了,不是那个塔寨的“东叔”,而是北影的表演老师,也是表演学院的院长。

  也是北影表演系出身,90级的,齐世龙老师的高足,同班同学黄垒,姜伍。

  94年毕业的时候,分配到了青年艺术剧院,99年的时候,调回了学校任教,“小黄鸭”周东雨,还有那扎都是他的学生。

  表演功底也十分深厚,印象最深刻的,应该还是那个,拿猴皮筋做弹弓,打你们家玻璃……

  周铁男这个角色,最后给了窦哓。

  老师专门打了招呼,选角的时候,要多给在校生一些机会,加上张一谋这位师兄,对他也颇有好感,蒋博也就顺水推舟了。

  在导演的视野里,演员有时候,真的没有那么重要,差别没那么大,换一个差不多的演员,对作品没那么大影响。

  电话那头,传来张一谋的声音:“小博,我得回无锡一趟,新画面那边,还有个项目在等着我拍板。”

  蒋博答应的有点勉强:“行……吧……”

  “你要是有什么问题,可以随时给我打电话,不行的话,我就再过来。”

  “不是这个原因……,您先忙,剧组这边还好,有问题咱们随时联系吧……”

  蒋博还是没说出来,这时候回去,可没好事儿。

  之前因为奥运会的开闭幕式,张一谋已经两年多,快三年没电影上映了。

  自从他开始做导演,拍电影以来,尚属首次,之前的记录,空档期,最多也就不到两年。

  赶在这个时间回去,肯定是新画面张伟平催三枪的项目了,不是做内衣的那个threegun,而是《三枪拍案惊奇》,一部非常神奇的电影。

  口碑烂到家,但是票房还可以,2.61亿,是09年度国内票房排行第五,比《风声》和《哈利波特与混血王子》还要高。

  总结起来,就是一副对联。

  上联是:赵本山寨,张艺谋财;

  下联是:孙红雷人,小沈阳萎。

  横批:闫妮大爷!

  《三枪拍案惊奇》并不是国内的原创剧本,而是张伟平花了200万美元买来的改编版权,最初的版本是科恩兄弟,在1985年执导的电影《血迷宫》,一部典型的惊悚电影。

  据公开资料显示,《血迷宫》的制片成本,只有80万美元,而张伟平在差不多20年后,买版权就花了200万美元,确实很牛逼。

  不是坏,就是蠢。

  要是坏的话,估计可能也就贾会计,或者某大的许皮带,敢做这样的账。

  那年头真是查的太松,电影的制片成本,根本搞不清楚,再加上各种明星或者影视工作室,都是个体工商户……没听错,一开始的时候,相当一部分工作室注册的时候,都是个体工商户!

  跟街边的小摊小贩,属于同一种企业性质,目的就是为了方便财务操作,以及避税……和一般的有限公司需要严格的财务报表报税不同,个体工商户的税收核算方式,一般有三种。

  定期定额,核定征收,查账征收。

  就是上面的排序方式,从前往后,收入越多,财务会计制越完善,纳税额就越高。

  当然这只是理论上。

  实际上,报税的时候,谁不想少交点,甚至不交,所以在实操的时候,都倾向于选第一种。

  后来查的严了,可以倒过来追溯二十年,才把税给补上。

  扯远了,还是说回《血迷宫》。

  片子的故事并不复杂,主要人物有四个,丈夫、妻子、伙计和私家侦探。

  开头就是妻子出轨,和伙计偷情,再加上被戴了原谅帽的丈夫,剧情已经构成了一个三角关系,很符合一部烂剧情的要素。

  很常规,很烂……

  《血迷宫》这部片子,之所以能称为经典,关键在于,私家侦探这个人物的设计,发生了变化,不再只是一个简单的工具人,而是变成了本片中的最大动机人物。

  丈夫觉得过于受辱,于是,请私家侦探再度出场,一万美元的酬劳,丈夫买凶杀人。

  要是按照一般的逻辑来讲,要么接活把事儿给人办了,然后拿钱走人,要么就推了,干脆不接,接下来也没关系。

  不过这样的话,就没有了戏剧性,冲突一般都出现在既要又要还要的问题上。

  私家侦探选择黑吃黑,钱拿了,把丈夫这个事主给办了,然后伪装成妻子杀人的假象,然后这个奸夫先看到了现场,出现了误判,以为是妻子杀了人,帮着处理案发现场,戏剧冲突一下子就拉起来了。

  国内的版本之所以叫《三枪拍案惊奇》,有一个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原版的《血迷宫》里,有一把枪,枪里只有三发子弹。

  人物心理的变化,就是由这三枪空枪所主宰,所以翻译翻译,拿到国内,也不能说是不对。

  只能说是不合时宜。

  科恩兄弟拍《血迷宫》的背景是美国,那地方私人持有枪械合法,所以影视作品里,才会经常出现枪这种武器。

  但是直接搬到国内的话,就有点不合时宜,这玩意儿距离大家太遥远。

  而且,惊悚片变成喜剧片,就很离谱……

  但是导演就只是导演,背后还有资本,打个不恰当的比喻,就是大丫鬟拿钥匙,当不得家,做不得主。

  按照张伟平的说法,老张你为了奥运会,耽误了两三年了,得赶紧拍片子,不然公司撑不下去了。

  所以张一谋也就接了。

  很难说拿这个本子的时候,张一谋有没有参与决策,但是用一帮小品演员,绝逼是张伟平的主意。

  但凡一个导演正常点,没有十年以上的脑血栓,都不会缺心眼到这种地步,拿出这样的演员阵容。

  太挑战观众的底线了,普通观众的命也是命,不能这样干……

  而且据说,二张因为这部片子,还产生了利益上的纠葛,所以你看,机会这不就来了吗?

  请收藏本站:https://www.lsds123.cc。连尚读书手机版:https://m.lsds123.cc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